作为全国演唱会最热门的城市之一,这里的每一场演出都不只是单纯的音乐表演,它是歌手与歌迷的双向奔赴,是歌迷们用热情搭建的璀璨夜空,更连接了一座城市的经济。
为何会为一场演唱会倾尽所有?
“抢到票的那一刻,就觉得从现在到演唱会的这段日子都有盼头了。”05后大学生小琪(化名)刚刚入手时代少年团上海站接连两场演唱会门票,她向《新民周刊》展示手机里的购票凭证时,言语里充满了期待。这种近乎信仰的消费观,正在重塑演唱会经济的底层逻辑——购票支出不是成本,而是“与热爱重逢的入场费”。
今年刚满30岁的周雨(化名)是五月天的狂热粉丝,她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写道:五月天的歌几乎陪伴了我的整个青春,每首歌里,好像都藏着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轨迹。她告诉记者,五月天的几乎每场演唱会她都会在抢票行列中,学生时代就算兜里只有2000元,也会花1800元去买一张内场票。这份执着,藏着五月天最独特的魔力。“他们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明星,”她说,“更像是陪你长大的朋友,知道你的所有难,却总在歌里劝你‘再撑一下’。”对她而言,每场演唱会都是一次重启。
情感驱动的消费力惊人
这种情感驱动的消费力有多惊人?易烊千玺“礐峃”巡回演唱会上海站开票时,某票务平台的实时数据堪称震撼:预约人数突破400万人,11秒售罄,中签率低至0.21%。在二手市场中,原价780元的门票更是被炒至10000元。这种狂热背后,是对“在场感”的执念:在信息泛滥的时代,他们宁愿花数千元买一张实体票,只为获得“和偶像同处一个时空”的仪式感。

大麦网页截屏
另一方面,还可以发现,这般疯狂抢票的现象在疫情之后尤为明显。历经漫长疫情,人们被困于有限空间,内心对情感交流与群体联结有着极度的渴望,而演唱会这种能够提供沉浸式体验、释放压力的大型文娱活动,便成为大众的“救命稻草”。作为主流抢票平台的大麦,其业绩增长数据能直观地反映出演唱会市场的火爆程度。2025“财年”,大麦娱乐收入约20.57亿元,同比增长高达236%,已然成为阿里影业最赚钱的板块,虽然有“退改难”“垄断”等问题面临质疑,但不可否认,大麦见证并推动了后疫情时代演唱会经济的迅猛发展。
从一张门票到一座城的狂欢
一张演唱会门票能撬动多少消费?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测算,演唱会门票的每1元消费可带动周边至少4.8元的餐饮、交通、零售、住宿等综合消费。这种拉动效应正在上海的街头巷尾提前显现。
住宿业早已摸清演唱会的“精准算法”。以上海体育场附近的酒店为例,据记者观察,在演唱会期间,酒店房价普遍调整为平日的2-3倍,同时上海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超40%。
演唱会对城市空间的流量撬动能力同样显著。正如今年五月天在北京连续13场鸟巢演唱会期间,线下周边热度高涨:西单更新场的城市限定服饰与互动装置聚满粉丝;筑梦鸟巢限定店的纪念车牌、冰箱贴、胡萝卜小公仔等都设置限购;北海公园、朝阳公园等地摆放巨型玩偶装置,供粉丝参观打卡。
北京的公园里,有玩偶出没
在上海,文旅局积极出台“票根经济”优惠政策,只要凭借演出门票,便能在部分景点、酒店享受专属福利。“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”这句话不是随口一说,许多歌迷不远千里来到上海,在奔赴演唱会的间隙,顺便打卡万国建筑、在武康大楼前驻足、在田子坊中穿梭。这种“观演+旅游”的融合,不仅丰富了观众的体验,也为上海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时代少年团上海站演唱会将在8月20-21日、23-24日连开四场。在开票期间,为遏制黄牛倒票乱象,官方在开票时便在购票页面的显著位置明确标注“人、票、证信息不匹配将无法入场”,想要通过该方式,切断黄牛囤票转售的利益链条,但仍有售票异常的现象发生。三名利用技术手段抢票的黄牛被上海警方抓获,以每张票加价1000-4000元不等的价格“代抢”,查扣非法所得10余万元。
而安保与城市管理的压力同样凸显。以上海体育场为例,能容纳8万人的场馆,需要协调公安、交通、城管等多部门联动。官方发布通告称,此次演唱会期间,8月17日至24日,上海体育场区域部分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,这种“万人级通勤考验”对城市应急能力是极大挑战。
接下来几个月的上海,将继续延续演唱会的热度。艺人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这座城市。邓紫棋在演唱会上用上海话和歌迷对话,其演唱会多次加场正是对上海歌迷支持的有力回应;王力宏时隔多年重返上海,精心编排每一首代表作,力求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……这种双向奔赴的默契,让演唱会超越了商业行为,成为城市与年轻人的情感对话。
或许正如一位00后歌迷所说:“我们为演唱会买单,其实是为那些不敢在现实中说出口的热爱付费,为那些需要和陌生人一起呐喊才能释放的情绪付费。”毕竟,没有什么比一群人为同一首歌热泪盈眶更动人,也没有什么比这种动人能更有力地激活一座城市的经济脉搏。
上海的夜晚,正被如此照亮。